一定要最喜歡自己
原標題:朋友圈高級“炫富”圖鑒
作者:末那大叔
最近網上有一個新詞:凡爾賽文學。
簡單來說就是:先抑後揚,用最苦惱的語氣,
不經意間說出想炫耀的東西。
比如:“男朋友熬夜給我搶iphone12pro,
結果手機到了,我才發現不是最愛的白色。
哎,這直男審美。”
可我發現,大家之所以都能拿它玩梗,
是因為包、車、房,都已經是最初級的“炫富”了。
還記得《請回答1988》裏的五個家庭嗎?
要說最幸福的,我挑不出來。
但最讓人羨慕的,一定是豹子女士家。
相比德善和善宇家,他們不愁吃穿;
相比娃娃魚和阿澤家,他們家庭“圓滿”。
可即便是這樣,豹子女士依然羨慕善宇媽媽——
“煥啊,善宇什麼都和他的媽媽說,
你挑幾件想說的,跟媽媽講講。”
錢,怎麼樣都能賺到。
反倒是那些不顯於表麵的擁有,才最令人豔羨。
這大概是現在年輕人最想擁有的一份自由。
到下班點就能關機走人;
微信置頂的工作群,直到第二天上班前,沒人講話;
最重要的是,老板和客戶都不會找上自己。
根據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,大概有2億人夜夜失眠。
恰逢年初那段時間,我就屬於其中。
明明身體和大腦都已經接近極限,眼皮也沉重地忍不住合上。
可當我躺倒在床上,依然輾轉反側地無法入睡。
哪怕是嚐試過泡腳、喝熱牛奶、褪黑素等一係列“妙招”,都統統無效。
以至於後來發覺身體有些抱恙,卻還是不敢到醫院體檢。
比起直接關閉朋友圈的人的果斷,
發朋友圈從不設置分組的人的灑脫,更讓人羨慕。
他們既不怕被人誤會,更不會費心和人解釋每一條朋友圈的意圖。
“朋友圈就是我的記錄本,管別人什麼看法呢。”
毫無忌憚,任誰看了都會說句“帥氣”。
我認識一個朋友,無論遇到什麼突發狀況,
她隻需要到衛生間待10分鍾,出來就能穩定情緒,繼續工作。
有次我向她請教,是用了什麼辦法,迅速讓自己調整好狀態。
她給我看了一個東西:微信收藏夾。
裏麵有幾個她旅行時大笑的視頻,還有一個孩子第一次喊她媽媽的音頻。
“看完這些,我就覺得沒什麼事是過不去的。
當然,這個方法隻屬於我。”
鄭爽曾說她不想拍戲了就不拍,得不到準許就哭,這無疑是一個辦法。
但相較於此,我更敬佩那些知道怎麼控製自己情緒的人。
有一個古老的話題:
你會選擇愛自己的,還是自己愛的人在一起?
我想現在很多人都找到了答案——
真正的戀愛自由,是選擇和喜歡且喜歡自己的人,在一起。
遇見喜歡的人,很難;
遇見喜歡的人,還能在一起,更難;
遇見喜歡的人,並且對方也喜歡自己,難上加難。
還好,幸福指數和難易程度,永遠成正比。
雙箭頭的親密關係,最容易幸福。
如果遇到了,可要千萬抓緊。
讀者嘟嘟關注了我一年半,前不久才第一次給我留言:
“發小回家了,我好羨慕她和她男朋友。”
原來兩年前她的發小辭掉工作,跟著男朋友去杭州,
今年他們一起回家,是為了結婚。
可這兩年嘟嘟的戀愛並不愉快,談了兩個男朋友,全以被出軌而終。
在她看來,發小的愛情結果了,
而自己這些年隻得到了傷害。
這讓我想起曾經有個姑娘,寫信給三毛。
大意為:“我容貌平凡,工作能力有限,實在自卑;
我真羨慕你,恨不得活成你,但我不能。
請你多寫書給我看,豐富我的生命。”
但實際上,她有一份穩定工作,租得起一間屋子;
有良好的讀書習慣,願意不斷充實自己;
最讓人羨慕的是,她才29歲。
比起許多人,她仍然有著無限可能。
很多人用完美的標準審視自己,
然後拿缺點和別人的優處相比,自我打擊。
其實,真的不必自我苛責。
“某些即使再微弱,也還在發光的星星,
可能比最亮的那一刻好看得多。”
你可以羨慕任何人,但一定要永遠最喜歡自己。
最近看了一檔綜藝,其中有個叫李浩源的男孩。22歲,同齡人羨慕他出口成章,同專業的夥伴佩服他法條張口就來。然而他私下裏,卻一直擔心自己的性格太強勢不受歡迎。很多時候就是這樣,你羨慕的人也正羨慕你,輕鬆點,你真的也很棒。
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@新浪女性(微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