努力終會熬出好成績
原標題:新冠有疫苗了,生活仍然無解
作者:末那大叔
昨天過了午飯點,我打車去公司。
剛上車,司機師傅就抱歉地和我說:
“不好意思哈,剛買了幾個包子還沒吃完就來單子了,
有點味道別介意啊。”
這時候我才注意到,司機身旁的水壺上掛著一個塑料袋,
裏麵除了包子,還有幾個大蒜瓣。
而那個水壺,看起來應該用了很久,
原本透明的杯壁,已經被茶水染成了黃棕色。
透過後視鏡,我看著司機的眉眼,想起最近北京幾位感染者的流調。
沒有一位是被上天眷顧的寵兒,但也沒有一位低頭喪氣地麵對生活。
就先說第一位感染者,付某某,34歲已婚。
家住順義,海澱工作。
每天早上7點出門坐地鐵,趕去25公裏外的公司上班。
下班後再原路返回。
白天辛勤賺錢還不夠,他晚上還要挑燈備戰考研。
對打工人而言相當珍貴的周末,也幾乎都在為孩子奔波。
沒有任何屬於自己放鬆的娛樂活動。
很多人都說新冠病毒讓許多人的生活,變得寸步難行。
實際上,成年人的世界本就如此殘酷。
而新冠讓本就步伐沉重的大家,難上加難。
還有感染者李某某,是位網約車司機,40歲。
他的流調比我遇見的司機師傅更加令人心酸。
早上六點半就出門拉活,深夜11點才回家。
連軸工作17個小時是常態,卻常常吃不上一頓家裏的熱乎飯。
我想起《送你一朵小紅花》中,也有個類似的場景:
為了能多賺一點錢貼補家用,韋一航的父親在周末開專車,早出晚歸。
說到底這是個服務行業,自己的日子再怎麼苦,
也還是要帶著標準的笑容,接送乘客。
累了一整天,還要在深夜回家前,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緒。
為了能讓孩子和家人過得更舒服一點,
自己穿在襯衣裏的打底背心就算破了洞,也繼續穿。
因為家人的存在,有了對抗生活的勇氣,再苦再累也沒關係。
還有兩位確診患者,都剛30歲出頭。
他們的行程有很多相似之處:
都曾到過醫院,而且都在淩晨到物流中心的大件中轉場做兼職。
白天的努力根本不足以他們抵抗生活的壓力,
隻能在晚上繼續默默奔波拚命。
比別人更晚地進入夢鄉,同時比別人更早地踏入戰場。
後台很多剛步入社會的年輕讀者,經常對我傾訴自己的焦慮:
看了網上大家分享的日常生活,覺得自己一事無成。
別人有的都是豪宅豪車奢侈品,而自己隻有租房地鐵帆布包。
別人的娛樂生活都是遊艇飛機高爾夫,
而自己隻是窩在家中追追劇,最多就是和朋友出門搓一頓。
別人的30歲總是年薪百萬,資產千萬,
再看看自己的賬戶餘額,達到五位數都是省吃儉用才能存下來的。
並不排除別人所謂的日常中有真實的分享,
但我還是想告訴你,大多數人的生活,絕不是如此。
之前看過一個視頻:
卡車司機與孩子見麵的方式,是一個在車內鳴笛,一個在橋上揮手。
誰都不想常年在外奔波,但誰都想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一點。
被迫選擇分離,使這樣遠遠地相望一眼,對他們來說都覺得幸福。
靠體力和時間賺錢,才是大多數的現實。
他們努力做一份工作,隻拿著幾千塊的月薪,然後踏踏實實地存錢。
對未來的目標也很單純堅定,無非就是想讓日子更好過一些。
如果有下一代,想給他們比自己小時候,更好的起點。
就像有首歌中唱的那樣:
“我不想我孩子看童話,想他明白世界是殘酷的;
在此之前,我還得先成為富豪,我不想他像我一樣拿命拚。”
很多人誤會的儀式感,以為那應該是金碧輝煌,透著人民幣味道的生活。
可生活不是童話,沒必要美化,真實情況就是非常辛苦。
認清現實後,仍然大步向前的人,都是勇者。
身邊有位朋友,每當受挫時,都會去菜市場逛逛。
用她的話來說,在一個處處需要評分的社會,
菜市場是最不挑人身份的地方。
無論是誰來,幾塊錢一把的香蔥,
又或是幾十塊一斤的基圍蝦,它們總是不變的。
“如果沒有燈火,就緊握著螢火,
從人間煙火中穿身而過,沒什麼是過不去的。”
你知道嗎?荊棘其實是發育不全的芽。
如果它們之前有機會能被好好嗬護,
也會長出溫柔的葉子,開出豔麗的花。
每一個普通的你我,都像是正在生長的芽。
每一次拚命,都是在爭取更好的生存環境。
當你覺得現在難,就再用力一點活。
把勁兒都往一處使,徒勞也會熬出成績。
黑夜結束,前麵的路就隻剩光了。
社會一定會有讓人無可奈何的規則,但你也可以走屬於自己的路。隻要持續發出微光,早晚會有高光時刻,你已經很棒啦。
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@新浪女性(微博)